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写好书法,
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找到适合使用的工具。
关于书写工具,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颇有研究,
曾提出过以下18条建议。
林散之《清平乐一首》
1、旧纸。纸不独质量好,又要陈纸,几十年。
2、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
林散之《论书六首》
启功题跋
3、紫毫写不出刚字来,羊毫才写得出来。
4、上海有位书法家说,他不喜欢用羊毫,更不喜用长毫。他真是活外行,不知古人已说过,欲想写硬字,必写软毫,唯软毫才能写硬字。可惜他不懂这个道理。
5、论用笔之道,笪重光专专论此事,软毫才能写硬字。见笪重光《书筌》
林散之草书唐诗
6、有人以短短狼笔写寸余大字,这样写上六十年也不出功夫,要用长锋羊毫。
7、要丑(劣)纸写好字,破笔写硬字,才有力量。
8、软笔才能写硬字,硬笔不能写硬字,宋四家、明清大家都用软笔。
林散之书《辛苦》诗
9、笔顶竹常有三角、梅花或圆形点,笔头发出白色,尖下稍黄,中部不涨者最好用。
10、好笔每有牛角镶头。
11、予曾用长锋羊毫,柔韧有弹性,杆很长,周旋余地广,特命名为“鹤颈”、“ 长颈鹿”,不意笔厂仿造多,用者不乏其人。
林散之《草书五言联》
释文:小草春千里,半村水一湾。
12、墨要古陈轻香,退尽火气者为上。
13、松紫微带紫色,宜作书。
▲林散之《仿杜牧体》
14、砚以端石为佳,上品者用紫马肝色,晶莹如玉,有眼如带。
15、歙砚多青黑色,有金星、眉纹、帚纹以分次第。金星玉眼为石之结晶,沉水观之,清晰可见。
16、端、歙两种砚材都在南方而盛行全国,在北方,洮河砚材亦很名贵。洮河绿石绿如蓝,润如玉,绝不易得。此石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一带。洮河绿必是碧绿之上现蓝色,备有蕉叶筋纹最为名贵。宋代文人对洮砚推崇备至,称赞最力。黄山谷赠张文潜诗道:“赠君洮绿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张和诗云:“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抗日战争时期,我得一碧桃小砚,十分可爱,因之题一绝句,铭刻其上:“小滴酸留千岁桃,大荒苦落三生石。凄凉曼倩不归来,野色深深出寸碧。”
林散之书杜牧《山行》
17、古砚扪之细润,磨墨如釜中熬油,写在纸或绢上光润生色。其形多长方、长圆。正方形两片相合者叫墨海。
18、古人藏砚,多有铭文或跋语,刻工以朴素、大方、高雅、古拙而见重艺林,小巧、匠艺、雕琢伤神,会委屈好面料。纪晓岚铭其砚曰:“天然一石,越雕越俗。”是有感而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