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中欧亚书画联盟*南京市鼓楼区品轩书画院官网开通! ※ ※ 马中欧亚书画联盟*南京市鼓楼区品轩书画院成功运营!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焦点网谈 >

中国收藏家有8000万人

时间: 2019-08-28 18:0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中国收藏家有8000万人

(导读:国内玩收藏的有8000万之多,人均拥有收藏资产10万,就是8万亿元哪。庞大的艺术品资产有待激活,真正产值可以高达十几万亿。)



(“艺术战争”文章和作品推送合作,长期合作5折优惠,年度合作3折优惠。合作联系(微信号:330300000)。


中国收藏家有8000万人

 

去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参加了一个国际柴窑的研讨会,精彩的柴窑让我大开眼界,一方面赞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体会到国家终于重视大国工匠了。

 

当看到今天的新闻,钢铁压制了几万亿银行资本,房地产压制了几十万亿的银行资金,银行坏账、烂账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活力时,更感觉要有大的手笔来刺激经济了。

 

世界强国哪个是靠盖房子富裕的哪?没有。必须靠实体工业而兴盛。让实体经济活跃起来,让百姓的收入丰富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巨大的经济。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这不算多大的功绩。共同富裕起来,才是极大的智慧,而且是功德无量。

 

中国古代的工匠技艺可以称得上鬼斧神工,大量的出土古代艺术品就是实证,几千年来,有多少艺术极品都无法统计,何况普通的古代使用用品。它的经济价值哪?更是不可估量。

 

艺术品和金融如何更好的结合,如何让经济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要有新的举措。

 

一个巨大的民间市场正在悄悄形成,并呈星火燎原之势 -----那就是承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光荣与梦想的历史文物与文物市场。


 

如何因势利导盘活这个我国独具优势的、数量巨大的、有形加无形的存量资产,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收藏与投资热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发一种新的适合大众投资的大宗商品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什么是适合大众参与的投资领域?国际投资界公论的是“股票、房市和文物艺术品”。

 

实践已证明了这个论点:国有企业原来不是商品,随着股票制度的推行,富裕起来的百姓投资之涌跃、参与人群之广、筹集资金之多是有目共睹的。为国有企业解困、搞活机制和拉动内需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房市也是如此,过去实行福利分房,房产不属于商品。由于制度层面上的调整,落实私有产权,变福利房为商品房,顺了民心,购房热情空前高涨,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刺激了土地的升值。可以这么说,只是出台了一项政策就推动了整个城市化进程。

 

在当前形势下仅靠一般性商品来刺激市场作用极其有限,如何加强文物管理,启动文物市场就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文物价值一路攀升的三十年,更是文物大规模出土及流失严重的三十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化都在扩容,基础建设纵横南北,大量文物被发掘出土,堪称史之最。



 

从当下电视上热播的鉴宝、寻宝、收藏天下等栏目屡创收视新高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有群众基础且可以放大的新型市场。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宝藏,是“隐形的矿产资源”它不仅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 

 

经济学研究发现:文化的价值是由其历史的悠久性,艺术的独特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文化的价值是经济总量的客观体现。当构成经济基础的社会财富极大增加后,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必然要分享这一经济盛宴。

 

其能量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把其称为继股市、房市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也绝不为过。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或超过GDP总量50%,而中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产业小国。但这恰恰孕育了巨大的商机。

 

当今的中国社会,号称玩收藏的巨众,有多少?8000万之多,多么庞大的队伍,多么大的资产,人均拥有资产一万,就是800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万亿。每人号称拥有的价值10万元,很轻松,就是8万亿元哪。

 

其实真实的制作的价值也绝不低于这个数字,但是具有金融品质的艺术精品,我们可以限制在一千万件,既有金融品性又可成为国家宝藏的艺术精品。产值可以高达十几万亿,纯效益也十分可观。这个物品只是需要大手一挥画个饼而已。


 

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精神因素,不仅打破了人类的资源依赖和经济的物化形态,还创造出思想资源无限利用、循环利用的文化经济形态。文化经济的要义在于人文精神和历史遗产成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新的业态成为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且具有非损耗性和高增值性优势。它不是经济与文化的机械混合体,而是“经济文化化”向“文化经济化”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经济形态。

 

我们今天所做的艺术品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延伸,更是财富符号的延伸,但是至今在财富表现方面,只有表象(虚拟价值)而缺少了实质价值(变现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同样一件艺术品,会有几种价值体现。在不同人的手中,其价值体现完全不同。所以艺术品收藏是当今最有魅力和投机前景的投资活动之一。

 

台北故宫的藏品,它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远远大于它的使用价值,因为它在故宫所以它的价值连城。

 

一个汉代的玉杯,它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如何认定,不注重保护很可能被流失。所以艺术品的金融化是摆在我们眼前现实问题。

 

现代的工艺品也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如何让艺术品和货币等值,这就是艺术品的金融化,只有了艺术品的金融化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中华艺术瑰宝,让这些几千年来,人类的艺术精华得以继承和保护。


 

艺术品的金融化首先要解决艺术品的资产化问题,如何把它成为有形资产,甚至打造成一个财富,我们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财富,不是精神财富,而是一个现实的财富,可以兑现钱的金融财富,这个就要金融的手段来完成的。

 

首先它能够被保险,能够被抵押,能够被典当,能够被正确的评估出价值。当艺术品变为现实的财富的时候,或者艺术品资产的时候,中间要有桥梁作为它的信用支撑,这就是我们说的评估、鉴定、典当等等,还有投资和拍卖等等一些商业的其他的参与。大家共同构建成一个信用体系,才可以完成从一件艺术品变成一个金融资产的过程。

 

现在我们是不是能承认它是一种资产化呢?在金融资产名下是没有艺术品的,只有房地产、债券、企业股票,现在还没有把艺术品划分在资产项目里。

 

至今随着股票和房产的发展瓶颈,各种资本卷土重来入侵艺术市场,极速的“异形”蔓延,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纷纷介入艺术领域,艺术品金融化的适时而生。

 

最近的5年,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艺术品正以各种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产权交易……从前在人们眼中“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艺术品,已经实打实地走到了我们眼前。

 

尽管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个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稳定,但随着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类越来越多,门槛的相对降低,一些城市新贵开始接触并逐渐接受了这种金融投资方式。艺术品的特殊属性以及高单价,让很多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向了专业团队的集资收藏。


 

曾有人坦言:“艺术品的破亿成交,代表个人收藏时代的终结,集资收藏的来临。”现在市场上关于艺术品集资收藏,有多种投资形式并存,其中专业性强、风险分散的艺术基金,更适合那些对艺术品有概念、并认同艺术品投资属性的人。

 

投资艺术品是抵御通胀的一种较好方式,从长期来看,艺术品的升值空间远远大于通胀水平。但艺术品收藏门槛很高,既要有雄厚的资金,更要有相当的艺术鉴赏力,因此,对于以升值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艺术品信托理财就免去了艺术品真假鉴别、保藏等难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手段。

 

虽然我们依然面对艺术品在银行抵押和投保上得不到认可的硬伤,我们如何找出一个成熟的模式,来解决这些业已发生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文交所“门槛”高低之争,还是艺术基金高收益率的真假之谜,或者天价拍品的价值争论等问题,都会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得到答案。

 

作者:陈辉

文章来源网络

 

。。。。。。。。。。。。

 

(为根雕木艺提供艺术电商推广和销售服务,合作加(微信号:1013777773。))

 

“艺术战争”:致力中国文艺复兴,挖掘传统艺术深层智慧。揭露欧美艺术意识形态的隐藏渗透。创新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主流。

 

文章写作与发布推送,合作联系(微信号:330300000)。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会员章程 | 组织机构 | 法律声明
Copyright©2008-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